超长期特别国债 VS 中央预算内投资:哪个更难申请?

地方要推动项目建设,资金必须要先行。从各地普遍操作来看,除了银行贷款的方式,地方政府专项债、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这三大核心资金来源必然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三大资金来源的申请难易程度,就学部落小编十多年的从业经验来看,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申请难度相对其余两个来说,要容易一些。比如3月份这次专项债券,小编所在团队操盘了十几个专项债申报项目,成功率达到80%以上,但是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项目成功了就相对偏低了,国债项目成功率最低。

不过,虽然专项债券相对容易申请,但是需要还款啊,而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就没有一点还款压力,所以吸引力超大,这就必然导致成功率偏低。

今天,我们先不谈专项债券,只聊一下超长期特别国债和中央预算内资金这二者,在申请上哪个更具难度,以期为大家在项目申报上助推一把。

近年来,随着国家稳增长政策的加码,超长期特别国债与中央预算内资金这两大政策工具成为地方政府和项目单位争相申请的两大“香饽饽”。前者聚焦战略级、长期性项目(如新能源、芯片),期限可达30年;后者侧重民生保障、基础设施等“补短板”领域,以年度预算形式分配。两者在支持方向、资金属性上的差异,直接影响申请难度。

但两者究竟哪个更难申请?今天,我们就从政策导向、申报要求、审核重点等维度深入分析,助你避开申报“雷区”!

一、政策定位与支持领域:谁的门槛更高?

1.超长期特别国债

定位:服务于国家重大战略(如“两重”建设)和长期性项目(如新能源基建、跨流域水利工程),期限长达20-50年,资金由中央统筹,地方无需直接还款。

支持领域:聚焦“两新”(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和“两重”(国家战略、安全能力建设),如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城市地下管网改造等。

难点:需纳入国家级规划(如“十四五”重大项目),项目需体现长期经济与社会效益,且对申报主体的区域、行业资质要求严格。

2.中央预算内资金

定位:用于民生保障与公共服务短板(如老旧小区改造、教育医疗),资金无偿拨付,无需偿还。

支持领域:政策导向性强,需严格匹配年度中央投资计划重点(如乡村振兴、“双碳”目标)。

难点:申报窗口期短(通常上半年),材料需完整规范,且资金使用需专款专用,监管严格。

对比结论:超长期特别国债更侧重战略性与长期性,申报需“上接天线”;中央预算内资金则强调政策刚性,要求“精准匹配年度计划”。

二、申报流程与审核:谁更“卷”?

1.超长期特别国债

流程:国家发改委立项→财政部统筹发行,地方配合申报。

审核重点:项目是否符合国家战略属性;是否具备成熟度(需立项、可研、用地等手续齐全);是否具备长期效益(如带动社会资本、拉动GDP增长)。

常见“坑点”:项目领域错配(如误判政策调整导致方向不符);申报主体资格不符(如城投公司无法申请托育类项目);要件缺失(如土地手续未及时获批)。

2.中央预算内资金

流程:地方申报→省级初审→国家发改委终审,需严格按年度计划时间表推进。

审核重点:是否契合当年政策刚性要求(如“双碳”、乡村振兴);资金使用合规性(专款专用、避免挪用);是否形成示范效应(如老旧小区改造案例)。

常见“坑点”:材料规范性不足(如预算编制不精确);项目未纳入国家民生工程清单;申报窗口期错过。

3.对比结论

超长期特别国债因涉及国家级战略匹配和长期效益论证,审核更复杂;

中央预算内资金则因时间窗口短和政策刚性,容错率更低。

三、通过率与竞争强度:谁更“僧多粥少”?

1.超长期特别国债

2025年规模1.3万亿元,但地方实际可用资金超八成(约1.14万亿元),看似额度高,但项目需满足“两重”“两新”要求,且名额有限(如某市“平急两用医院”仅限3个名额)。

2.中央预算内资金

年度额度相对固定(如2024年7000亿元、2025年规模1.3万亿元),但需与全国项目竞争,且资金分配向欠发达地区倾斜。

3.关键数据

2024年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通过率不足30%,主要因成熟度低和领域不符;

中央预算内资金若材料齐全、符合政策,通过率可达50%以上。

四、申请策略:如何“对症下药”?

1.精准定位项目属性

若项目符合国家战略方向(如芯片、储能)、投资规模大且周期长,优先选择超长期国债;

若项目侧重民生改善、区域补短板,且具备一定社会效益,中央预算内资金更易获批。

2. 材料准备的“黄金法则”

超长期国债:强化技术论证(如设备更新对比表)、量化效益数据(如能耗下降XX%);

中央预算内资金:突出地方配套资金落实、社会效益量化(如新增就业人数、惠及人口)。

3. 地方财力与政策联动

债务率高的地区优先国债,但需同步规划还款来源;

财力强的地区可结合专项债+预算内资金组合融资,提升成功率。

五、结语

综合来看,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申请难度更高:其国家级战略属性、长期效益论证、名额限制等要求,对项目的成熟度和政策敏感度提出极致挑战。而中央预算内资金虽竞争激烈,但只要精准匹配政策、材料规范,仍有较高成功概率。

六、申报建议

超长期特别国债:提前谋划、强化项目包装,关注“两重”领域动态;

中央预算内资金:紧盯年度政策重点,确保材料“零瑕疵”。

无论选择哪条路径,吃透政策、规避“雷区”才是成功关键!

若文章下载查看等信息出错,请联系网站客服,我们将及时解决您的问题!感谢您的支持,祝您阅读愉快!

weinxin
咨询日记
公众号:咨询日记
关注咨询日记公众号,获取每天最新工程咨询政策资讯,还可以获得可研报告、节能报告、专项债券等模板!
 
xuebuluo5
  • 本文由 xuebuluo5 发表于 2025年4月13日
  • 转载请务必保留本文链接:https://www.xuebuluo.com/bzgf/zixun/809.html
匿名

发表评论

匿名网友
:?: :razz: :sad: :evil: :!: :smile: :oops: :grin: :eek: :shock: :???: :cool: :lol: :mad: :twisted: :roll: :wink: :idea: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拖动滑块以完成验证